• 電話

    電話

  • E-mail

    E-mail

名人專欄/專訪

併購壯大規模 找人才更有利

【 蘋果日報專欄 】刊登日期  : 2020-02-17

 作者: 郭智輝理事長

武漢肺炎疫情愈演愈烈,要打贏這場仗,必須集結所有力量,包括基層醫療院所、研究單位、民間相關產業,以及具有公權力的行政機關,共同應對才能成事。任何指望單一機構或個人能獨力解救危機的期待,都是天方夜譚。

面對大規模傳染性疾病,諸多管制是必要的,也必然會引來不少埋怨。儘管如此,台灣的健康與公衛水準非常值得驕傲。根據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2020醫療保健指數(Health Care Index)排行,台灣領先韓、日,以86.71分蟬聯第一。

雖然WHO極盡所能地排擠台灣加入世衛組織,但以台灣傲人的醫療公衛素質,必然不會被專業領域所忽視。畢竟健康無關政治,更是普世價值;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各國一視同仁,只有在完善的社會制度和醫療體系下,才有能力抵抗其攻擊力道。

防疫要群策群力,企業經營也要整合,組成策略聯盟團隊。過去台灣企業主習慣獨行俠般的有機成長,但面對快速變化的經營環境,機會不等人、危機倏忽而至,企業要強要大才能應付,併購便成為快速成長的重要選項。

併購講求綜效,簡單說就是一加一要大於二,大致可分垂直整合或水平擴張;如果兩造能彼此開誠布公,在共享提升價值的前提下,絕對比單打獨鬥來得好。台灣市場腹地小,有企圖心的經營者一定會想向海外發展,征戰國際市場,企業要有一定的規模才有勝算。

企業成長不單只有業績或市占的好處。大家都說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,公司找人才,好的人才也在挑公司;過去竹科企業徵才,不少人會先了解公司是否有上市上櫃,再來談工作條件。上市上櫃當然不是唯一標準,但是人才想要發揮所長,大型組織能提供的資源肯定較充沛。

近年來,歷經美中貿易與武漢肺炎,全球經濟結構重整,企業競爭優勢也將重新洗牌。台灣企業何其有幸,在新南向政策下提早分散製造據點,減緩美中貿易的衝擊;再因對岸因故禁止中國遊客來台觀光,也讓我們對武漢肺炎疫情,有了應變的緩衝時間與空間。

面對全球系統性的變局,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會開始思考下一階段的布局;併購策略、產能移轉、人才培訓,以及大健康產業等議題,都將會是持續的焦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