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電話

    電話

  • E-mail

    E-mail

名人專欄/專訪

敬業樂群才是職場護身符

【今周刊】專欄  刊登日期 :2020-06-2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 ◆按此◆聯結今周刊 --

 作者: 郭智輝理事長

最近受邀參加幾場大學畢業典禮,同學們寒窗苦熬多年,終於畢業了。看到年輕的臉龐洋溢著燦爛的笑容,心中也替他們感到開心。

學程告一段落,有的人會進入職場,有的則繼續念研究所,攻讀碩士或博士。年輕人對「工作」這件事沒有太多想法,初期多數可能先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謀職;不少人建議要找有興趣的工作,但以實務經驗來說,最好是從自己拿手、專業的領域下手,職場初體驗才可以減少挫折和失望。

就算要繼續念研究所,除非日後走純學術研究路線,否則終究得踏入職場。研究所老師的專長多在學術領域,重視升等、發表論文等績效,較缺乏對學生工作能力的訓練,這樣的履歷較難凸顯個人的特質,恐不易獲得面試者的青睞。所幸近年教育部積極鼓勵產學合作,若能在研究所期間加強獨立思考、獨立研究的能力,或許能拉近產學之間的差異。

大學主要傳授產業的基礎知識,研究所則追求更上層樓的專業領域。但回到最根本的問題,企業要怎麼衡量學生的價值?好比一塊木頭,我們如何評估它的價值?

一塊木頭如果落入一般人家手裡,可能就當作柴火用來燒水取暖;在木工手裡,或許就製作成簡單、實用的桌椅板凳;在木匠師傅手裡,可能就成為家裡的屏風、木雕擺飾;若是由專業職人處理,這塊木頭可能化身為能奏出悠揚樂音的小提琴,或是廟裡供人膜拜的神像。

不同的能力製作出不同的成品,價值也隨之而異。大學生是未經雕琢的木頭,在學期間,老師會雕成什麼作品,關係到學生未來的價值。此外,學生自己能否養成衍生性思考模式,舉一反三,也是提升自我價值的關鍵。

多數人都想在各自領域出類拔萃,但剛入行時,要嘛專業不足、要嘛經驗有限,常常只有被前輩長官糾正使喚的份。然而若能隨著時間推移而精進專業、擴大應用領域,創造公司更大的價值,個人的成就也水漲船高。

我們多次強調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,這還可再進一步細分為三類:預防問題、解決正在發生的問題,以及問題的善後;專業愈強愈能早期預防問題,即使資質不是十分頂尖,但能在問題發生後圓滿善後,亦屬難得。

可是個人能耐有極限,專業以外的問題,常令我們束手無策,所以我們需要外部的人脈網絡來協助支持。

初入職場,專業不夠、輩分不夠,唯有敬業樂群,才能讓你活得下去、活得夠久。不敬業不樂群的人,碰到問題沒人想幫忙,只能自生自滅。

學者研究發現,員工績效欠佳的兩個原因:一個是不能做、一個是不肯做。不能做,也許是能力不夠、專業不足,組織要施予適當的教育訓練。不肯做,或許是同儕相處、長官管理等問題,甚至是對薪資福利有意見。組織若有心留人,就要想辦法協助解決這兩項困擾,但若盡心盡力仍無法改變,也必須有明確的處置方式,以免拖累整個組織的正常運作。

態度比能力重要。誠信正直的人格是未來二十、三十年縱橫職涯的標準配備。隨著年資逐級而升,從菜鳥變老鳥變幹部變主管,要懂得包容、分享。多元化的社會有多元化的價值觀,更沒有贏者全拿這回事,這次分享給別人,下回別人也會分享給你,這就是多贏。不懂分享的人或組織容易走極端,當你站在極端的邊緣,下一步就無路可走了。

每位帶領新鮮人的職場導師,請先想想當年初初入職的自己,再以同理心看待眼前這塊「木頭」。你的格局高度、雕琢功力,將深深影響木頭的未來價值。

最後,恭喜各位畢業生!歡迎加入職場行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