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電話

    電話

  • E-mail

    E-mail

名人專欄/專訪

中小企業團結力量大

【今周刊】專欄  刊登日期 :2020-07-0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 ◆按此◆聯結今周刊 --

 作者: 郭智輝理事長

「振興」已成為後防疫期的通關密語,一切經濟活動似乎都要冠上振興兩個字才能展現高度。既然是振興,就表示先前經濟處於疲弱狀態;但台灣仍有不少企業不僅在這波衝擊中全身而退,甚且更上層樓,成為行業的大咖。

被譽為「護國神山」的台積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台積電的成功經營模式,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突圍而出。這樣的成就當然是台積電經營團隊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,但也必須肯定早年主導推動積體電路產業決策者的高瞻遠矚。

政府在多年前推出「兩兆雙星」計畫,包括DRAM和LCD兩項產值上看兆元的產業,以及數位內容和生物技術兩項未來的明星產業。但由於各項主客觀條件限制下,政策資源未能充分支應兩兆雙星,以致原本技術產品都頗具競爭力的台灣DRAM、LCD幾淪為慘業,多數業者退出或轉型,甚至遭到滅頂。除了政策支持力道不足外,匯率的變動對企業經營也相當致命。

匯率一直是國際企業經營的最大變數,尤以高資本支出的行業為最。理想的情境是,台幣升值時,廠商進口原物料或機器設備,具有採購優勢;等到台幣貶值時,出口比對手國更具有價格優勢的產品。然而若是匯率走向與預期相反,那就左支右絀、兩邊捱耳光了。

經營國際企業,即便管理再到位、技術再優良,如果匯率避險不當,立刻就吃掉經營果實。目前政府開放遠期外匯供企業進行避險操作,企業在接到訂單後,可以先鎖定匯率,避掉未來可能產生的匯損風險。可是國際環境變動頻仍,國外客戶如果有個閃失,也會拖累台灣公司,承受預期外的匯率損失。

台灣近140萬家中小企業,多數都有海外業務;對於一般性的匯率避險或許還能應付,一旦碰上系統性的風險,恐怕就無力面對了。

如果企業過去實績良好,沒有不良記錄,主管機關是否可考慮允許企業依個別情況,申請放寬遠匯操作的規定和額度,讓企業出國征戰,有更靈活的避險方式,也更無後顧之憂。

振興經濟,往往萬事俱備,獨欠東風。過去公營企業常扮演東風的角色,帶頭投入新興領域或政策產業;有了公營企業出面,民營業者有如吃了定心丸,也較願意跟進。

不過公營事業法規限制層層疊疊,公婆不少,不容易展現出本身的經營績效。此外,還要背負政策任務,也就是明知會賠錢,也得硬著頭皮做的業務;就像年初疫情正熾之際,多家公營事業相繼生產防疫酒精、消毒用品等,就是一例;若因此而出現虧損,帳要算誰的?這些結構性的困境,都讓公營事業領頭羊的功能打了折扣。

台灣缺乏天然資源,攸關民生的油電事業,向外採購能源的比重極高,國際能源價格變動大、匯率風險也大,偏偏終端價格又受到管制,避險需求更大。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,即使如中華電信這般大規模的企業,也因匯率避險而出現40億元的帳面虧損。連資源豐厚的公營事業都如此,何況中小型規模的公司,除了致力於本業的經營管理,沒有餘力進行相關的風險控管了。

匯率不可能不波動,市場風險永遠都在,主管機關可以做的是,思考如何讓企業有更大的應變彈性,以及更多元的避險管道來減少損傷。

延續著組國家隊打國際盃的脈絡,主管機關或各產業公協會,尤其是規模較小的產業,可出面籌組產業聯盟,既可有效整合同業資源,又可降低單一企業面對不可測的風險。或者也可複製台積電模式,由產業鏈龍頭帶領,以聯合艦隊陣容出航;在航空母艦護持下,個別企業盡情發揮所長,並對團隊貢獻一己之力。

團結力量大,結伴而行,才能走得又久又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