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電話

    電話

  • E-mail

    E-mail

名人專欄/專訪

風險中醞釀新商機

【 蘋果日報專欄 】刊登日期  : 2020-03-16

作者: 郭智輝理事長

很多人都聽過: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。」變代表著不確定,尤其是企業經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,也更加凸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。

沒學過企業管理也可以創業開公司,但對於風險認知與風險管理的能力,恐怕得親身經歷過,才能體會箇中真諦。

風險有已知風險與未知風險,不少人會因為風險已知而疏於防範,一旦風險實現便發生重大損失。比方近年颱風多偏北向日本而去,台灣本島受損情況並不嚴重,但當颱風警報發布時,農漁牧等行業仍要預作準備,以免措手不及。

再如這次的武漢肺炎,雖然台灣有17年前的SARS考古題前例,但由於是新型態病種,確診不易,發病模式也不同,疫情未來發展難料,仍須謹慎看待,不應掉以輕心。

武漢肺炎影響不少產業,大小企業都要在這波衝擊中,重新檢視自身在供應鏈的位置,進行風險評估,進而評估客戶,以及客戶的客戶的風險。部分大型企業導入持續營運計畫(BCP),行有餘力,也可提供上下游廠商相關協助。若供應鏈規模較小,相關業者也要透過專業風管顧問,諮詢如何規避營運中斷的風險。

從過去公共工程的案例中顯示,許多案子雖由績優營造商擔任總包,但受到其他企業牽連,因而周轉不靈跳票,下包的廠商也受波及,又再拖累其供應商,以致工程延宕、違約,就形成連鎖的骨牌效應。

台灣的市場不大,企業在激烈競爭下都是微利求生,風險承受度非常低,禁不起一點風吹草動;像這類工程承攬的風險,包括業者本身的風險或協力廠商的風險,都非常難預測;要求承攬業者聯保、更多擔保或履約保證金,等於大小包全綁在一起,並沒有分散風險的功能。

政府身為最大業主,應邀集廠商與專業風險管理單位,規劃合理可行的工程履約保險,在第三方的協助下,有效分散不可預知的工程營運風險,萬一個別業者發生危機,還能讓工程持續進行下去,並維持應有的品質。

未來工程橫跨的專業領域愈來愈廣,沒有個別機構能獨力承擔,工程的風險也愈來愈高,聯合承攬將成為常態,更要盡快引進類似工程履約保險等專業風險管理機制,來解決政府、業者及融資機構的風險。

此外,健保適用身分議題在這次疫情中再度引起熱烈討論。享權利、盡義務是天經地義的事,也符合公平正義。保險的簡單概念是大家分攤可能的風險,然而當風險成為事實、並危及財務結構時,增加保費將是不得不的選項。

保費增加必然引來民怨,但是若能將醫療資源確實分類分級,依重症輕病,分流至大型醫院、地區醫院或社區診所,並以不同的自付額提供最適配的健保照護,或可減輕健保財務的負擔。再者,鼓勵民眾購買客製化的民間商業醫療保險,彌補健保體系的不足,也藉著商業保險的參與,提升醫療院所收益,進而改善當前醫護人員的血汗工作條件。